文章來源--http://www.howmama.com.tw/b69/17-t8115/?wap2

 

轉PO文章內容如下:

小魚兒:
這次的寶貝報報為媽咪們列出17大新生兒常見的特殊生理現象,讓孕媽咪們提早做功課,也讓初擁有小寶貝的新手媽咪們在面對寶寶的生理狀況時能夠take easy,輕鬆以對!

【文/媽咪寶貝】

相較於其他動物在初生時即可站立行走,人類的出生本為早產的一種,雖然在媽咪的肚子裡歷經了漫長的280天,寶寶在出生時的許多器官依舊尚未發育完全,但這也是新生兒會有其特殊生理現象的主要原因;以下則為17項常見的新生兒特殊生理現象。

 

 

現象1》肢體蜷曲 

原因

由於子宮內的空間狹小,胎兒無法完全伸展四肢,而寶寶在出生後會因習慣母體內的姿勢而繼續維持肢體蜷曲的狀態;此外,新生兒常見的足內(外)翻也是由於在子宮內受壓迫所造成。

小叮嚀

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台北院區小兒科醫師陳弘文表示,媽咪們要辨別寶寶的肢體蜷曲是否為正常現象,可從觀察寶寶的關節著手,倘若媽咪們在協助寶寶運動手腳關節的過程中,發現其有僵硬且難以伸展的情形,就要帶寶寶至醫院檢查是否有其他潛在(如:骨黏連)造成肢體蜷曲的因素。

 

現象2》顫動

原因

初生寶寶常會有局部肌肉抽動的情形發生,特別是在熟睡時會有手腳指輕微顫動的現象,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陳培濤表示,寶寶會有此顫動現象的主要原因為大腦尚未發育完全,當中樞神經受到刺激時,其抑制功能不佳所導致。

小叮嚀

陳培濤醫師進一步表示,腦部不正常放電是造成肢體顫動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要辨別其異常性可由以下4點著手。

1.顫動時伴隨眼神歪斜上弔。

2.單邊顫動次數較雙邊多。

3.顫動時伴隨聲響。

4.頻率不穩定。

若寶寶在顫動時伴有以上4種情形,媽咪們就要帶寶寶到醫院做進一步的觀察與評估。

 

現象3》馬牙

原因

有些寶寶在出生後,其口腔上顎中線附近及齒齦上可見黃白色小顆粒的珍珠小珠(Epstein Pearls),由於其生長部位於口腔內,常被媽咪們誤認為乳牙的前身,對此,陳弘文醫師表示,一般初生寶寶的口腔中即有的白色小顆粒通常為皮脂腺阻塞的良性皮膚疹,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

小叮嚀

由於此皮膚疹的分布以排列狀為主,所以若是媽咪們發現寶寶口腔中有一大片白色顆粒的情形,則有可能是念珠菌感染,須特別留意。

 

現象4》斜視

原因

造成初生寶寶在注視物體時會有眼睛無法對焦,類似鬥雞眼情形,其原因一般可分為以下2種。

【假性斜視】
有些初生寶寶的內眼角距離太寬,雙眼內側的眼白部分被眼皮所遮蓋,就容易導致寶寶看起來雙眼無法對焦。陳弘文醫師表示,一般可用照光來評估新生兒的鬥雞眼情形,若寶寶在對其雙眼照光的情形之下,瞳孔中間的反光點位於瞳孔對稱的中央部份,即稱之為假性斜視,此為正常現象,一般不需任何處理。

【暫時性內斜視】
暫時性內斜視多發於3~6個月大的寶寶身上,其外顯現象為雙眼容易向內集中, 主因為神經發育尚未完全,無法有效協調兩眼運動所致。

小叮嚀

陳弘文醫師提醒媽咪們,雖然初生寶寶的斜視問題大多會因生理自然發育完全而好轉,但若寶寶到6個月大時仍有斜視的情形,就有可能是眼部肌肉功能異常,無法正常運作所致,建議媽咪們帶寶寶至眼科做評估。

 

現象5》乳房增大

原因

由於寶寶在胎兒時期會透過胎盤吸收母體妊娠後期的雌激素,而此激素會殘留於胎兒體內直至出生,所以無論男女寶寶都可能會有雙側乳腺增大、乳房腫脹,甚至泌出少許乳汁的情形產生。

小叮嚀

由於此一現象會隨寶寶體內雌激素的代謝而消失(約2週),一般若寶寶有泌乳的情形時,媽咪們只要用清水擦拭寶寶的乳房,維持其乾淨清潔,避免發炎即可,並不需刻意擠壓使其泌出乳汁;倘若寶寶乳房持續脹大並泌乳過久,媽咪們就要考慮寶寶是否有先天性荷爾蒙失調的問題,需進一步帶至醫院進行詳細的觀察與治療。

 

 

現象6》陰道出血

原因

部分女寶寶在出生後5~7天便會有陰道出血與流出少許分泌物的情形,學理上稱之為假性月經與新生兒陰道分泌物,而造成此現象的主要原因為寶寶在胎兒時期受到母體分泌的雌激素影響,導致陰道上皮及子宮內膜增生,由於出生後便不再受到此雌激素的影響,增生的陰道上皮及子宮內膜就會逐漸脫落,產生陰道出血與分泌物的情形。

小叮嚀

陳弘文醫師提醒媽咪們,由於新生兒的假性月經與分泌物一般都會逐漸減少,倘若媽咪們發現寶寶有出血量過多,分泌物不斷增加且伴隨臭味等情形,就要考慮是否為其他因素所造成(如:陰道感染),必要時應帶寶寶返院進行觀察治療。

 

現象7》脫皮

原因

由於初生寶寶用以連接表皮與真皮的基底膜尚不發達,使得表皮容易脫離真皮脫落,再加上寶寶在出生前長時間泡於羊水內,軟化的皮膚更會增加脫皮的機會;此外,脫皮的症狀全身都有可能發生,其中又以腳掌與手掌更為明顯。

小叮嚀

對於寶寶的脫皮現象,媽咪們只要待其自行脫落即可,切勿用手或其他器具協助其剝離。陳弘文醫師提醒媽咪們,若是脫皮症狀已會使寶寶的肌膚露出紅色的真皮層時,媽咪們就要帶寶寶回醫院給醫師做診斷,判斷是否有其他非自然性的脫皮因素。

 

現象8》體溫波動 

原因

體溫調節中樞尚未成熟與皮下脂肪較薄是造成寶寶體溫波動不穩的主要因素;此外,相較於成人在感到涼意時會顫動身體產生熱能,初生寶寶自發性產生熱能的相對經驗不足,也是導致體溫波動的原因之一。

小叮嚀

因體溫調節能力較差,媽咪們在環境溫度的控制與穿著衣物的多寡上就要幫寶寶多多費心;一般來說,正常新生兒的體溫約在36.5~37.5度之間(以肛溫為基準),在適當的衣著下,其環境溫度需維持在25~27度左右,寶寶才能保有正常的體溫。若排除環境或衣著等外在因素後,寶寶的體溫仍呈現過高或過低的狀態,媽咪們就要考慮寶寶是否有體內溫度失調或感冒等因素。

 

現象9》呼吸不規律

原因

由於成人的呼吸運動主要是藉由橫隔肌肉升降來進行,稱之為胸式呼吸,但寶寶在出生2週大以前因肋間肌較柔軟,且鼻咽部與氣管狹小,所以多以腹式呼吸為主;此外,由於初生寶寶的潮氣容積(在一定活動時,每一次吸氣與呼氣的量)較小,難以因應身體所需的氧氣量,故會以高頻率的吸呼氣次數來滿足其生理需求,這便是寶寶呼吸頻率快且起伏大的主要原因。

小叮嚀

陳弘文醫師表示,出生1天以內的寶寶由於肺部仍處於脫離母體後的調適狀態,容易發生暫時性陣喘的現象,但由於且階段的寶寶通常仍於醫院內由醫護人員照顧,媽咪們無需費心;待肺部適應母體外自行呼吸的狀態(出生1天後)直到6個月大以前,其每分鐘呼吸次數約40~50次,有時才會因哭泣等外在因素提高其呼吸頻率,只要寶寶沒有明顯呼吸困難與喘不過氣的情形,一般無須過度擔心。

 

現象10》體重減輕

原因 

寶寶在出生3~4天內,體重約會比出生時的體重減少約2~10%,這是因為出生後無法立即進食,加上排瀉大小便、呼吸與皮膚散失水分等因素,導致暫時性體重減輕的現象,稱之為生理性脫水期,通常會在出生3~4天後會慢慢回復,待1週大時大多已會恢復至出生時的體重。

小叮嚀

由於新生兒的相對體表面積大於成人,且皮膚較薄,因此水分的散失也比成人來得快,但一般減少的體重以不超過出生體重的10%為原則,如果寶寶的生理性脫水情形嚴重(即減低超過10%以上),皮膚、嘴唇顯得乾裂,媽咪們就要諮詢醫師的建議,適時補充奶水或配方奶,已維持寶寶生理供需的平衡。

 

現象11》囟門

原因

囟門指得是嬰兒頭顱上,覆蓋著堅韌纖維膜的柔軟點,也是頭蓋骨之間未閉合所留下的空窗位置,其主要作用是為了使胎兒在娩出時,頭部容易通過產道。寶寶在出生時共有6個囟門,但能夠藉由觸摸感覺到的一般只有前後兩個囟門,後囟門約於2個月大左右時關閉,前囟門則要到10~14個月大時才會完全關閉。

小叮嚀

雖然囟門的大小在臨床上並無實際的意義,但若過早關閉(頭骨早期癒合)則有腦部發育不良的疑慮,有時需藉由手術治療延緩其癒合時程,讓腦部有足夠的發育空間。

在生活照顧方面,陳弘文醫師表示,除了避免尖銳物體與外力直接撞擊外,媽咪們其實無需特別避免日常上的觸碰;此外,媽咪們還可藉由觀察囟門的狀態來了解寶寶的生理狀況,但由於當寶寶呈現躺姿時,囟門會自然的突出,所以要進行觀察時應讓寶寶呈現坐姿的狀態較為準確。一般來說,腦壓高會造成囟門突出,脫水則會導致囟門凹陷。

 

現象12》粟粒疹

原因

造成寶寶臉頰與鼻尖上長出黃白色斑疹的原因為皮脂線阻塞的緣故,由於初生寶寶的汗腺尚未發育健全,常會導致皮脂腺增生與阻塞,並進一步長出斑疹的情形,待寶寶約3個月大,汗腺發育完全後,此斑疹便會自行消失。

小叮嚀

由於粟粒疹為皮膚皮脂腺增生所引起的短暫性變化,並不會對寶寶造成實際影響,加上並粟粒疹不易擠壓排出,且通常擠壓會造成破裂,引發後續紅腫發炎的感染情形,所以媽咪們只要細心觀察即可,不需刻意處裡。

 

現象13》毒性紅斑

原因

陳培濤醫師表示,新生兒毒性紅斑通常在寶寶出生2天後產生,此紅斑好發於軀幹與臉部,外觀通常呈紅底併有白點狀,與蚤類的咬痕類似,目前學理上的原因雖不明,但由於此紅斑為良性且無害的,媽咪們不需過於擔心。

小叮嚀

由於此毒性紅斑的皮膚症狀並不會影響寶寶的健康,且通常會於2週內自行消失,媽咪們只要維持寶寶肌膚的清潔與乾爽即可。

 

現象14》血管瘤

原因

血管瘤為先天性表皮微血管增生或擴張所引起,初生寶寶的血管瘤症狀可能於身上任何一處發生,但多位於眼皮、前額與後枕部等位置;此外,新生兒血管瘤一般可分成沙門斑與草莓斑兩種,較常見的沙門斑是一種平坦的暗粉紅色斑塊,而草莓斑則較為隆起且呈鮮紅色狀。

小叮嚀

陳弘文醫師表示,雖然血管瘤在寶寶6個月大以前會增生,但到了1歲大以後就會自行慢慢消退,且血管瘤多為良性無害的,除非其生長過大或位於特殊位置(如:眼部、氣管)影響到正常生理機能的運作,需帶寶寶返院治療外,否則並不需對其進行任何處置。

 

現象15》鼻塞與痰音

原因

初生寶寶會有呼嚕呼嚕的痰音與鼻塞症狀是由於其鼻翼較扁塌、鼻孔較小,當鼻腔中的分泌物增生時就容易阻塞、不順暢的緣故。除了鼻腔、口咽部的呼吸通道過於狹窄外,寶寶對外界物質(如:空氣、衣物)過於敏感,導致鼻腔與口咽部的黏膜較易分泌,以及寶寶對於吞嚥口水的技巧尚不成熟,都是促成寶寶鼻塞與痰音的原因。

小叮嚀

辨別寶寶的鼻塞與痰音症狀是否為感冒所致,媽咪們可注意寶寶是否有伴有咳嗽、發燒或躁動不安的情形,若沒有則應為單純的生理性現象。在日常照顧上,媽咪們可用棉花棒清潔寶寶的鼻腔,保持其暢通,並適時地幫寶寶按摩鼻子以協助寶寶將鼻腔內的分泌物排出;此外,媽咪們也可以拍背的方式,幫寶寶將氣管中的痰液咳出,有助寶寶呼吸順暢。

 

現象16》蒙古斑

原因

約有80%的東方寶寶在出生時會有蒙古斑的現象,陳培濤醫師表示,蒙古斑為一種棕色或青色的平坦斑塊,多出現於臀部、下背部等位置,少數出現於大腿、小腿、上背部及肩胛部等,造成此一斑塊的原因為皮膚深處含有的黑色素細胞所引起的皮膚變化。

小叮嚀

蒙古斑一般在寶寶成長至2~3歲左右時會逐漸變淡,最晚至6歲前會完全消失,但若生長於身體各處,或在不常見的地方有此變色情形則較不易消退,但由於蒙古斑對寶寶來說並無害處,所以媽咪們也不需為其做特別的治療。

 

現象17》脂漏性皮膚炎

原因

除了初生寶寶外,脂漏性皮膚炎也常見於6個月大以下的寶寶,通常患有此病症的寶寶在其眉毛、頭皮上會產生黃色鱗屑樣皮脂,造成此現象的原因為寶寶皮脂腺分泌過多,在出口處阻塞所引發的皮膚發炎情形,通常在4~5個月大左右會完全脫?完畢。

小叮嚀

由於脂漏性皮膚炎會隨寶寶日漸長大而自然痊癒,媽咪們只要在平日做好清潔護理的工作即可。媽咪們可經常以清水擦拭寶寶的患部(勿用肥皂),減少皮脂累積,保持其頭臉部的清爽,若寶寶患部的皮膚出現紅疹的情形,就要帶至醫院給醫生做判斷,評估是否有需要塗抹藥物改善症狀。

 

陳弘文
現任: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台北院區小兒科醫師

陳培濤
現任: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
專長:一般兒科、小兒神經科

 

 

 

 

 

 

 

 

 

 

 

 

 

 

 

 

 

 

arrow
arrow

    仙女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